编者按2023年,世界银行开始实施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英文简称“BEE”)。和世界银行此前实施的评价体系(英文简称“DB”)相比,BEE更加注重行业整体对营商环境便利度和办税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更加注重政策的明确性、稳定性、复杂性和透明性的评价,更加注重收集事实信息,更加注重考量政府部门提供办事平台的综合性和便利性,更加关注经济体是否有相应的绿色环保税收激励政策及举措。从本期开始,在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的指导下,我们将陆续推出“税收营商环境建设调研行”系列报道,展示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积极成果,供各地税务部门借鉴。
2022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深圳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这是深圳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2023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深圳综合得分排名第一;
2023年3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3》报告,深圳在营商环境维度排名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深圳商事主体数量突破400万户,达400.51万户,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创业密度连续8年全国第一,达每千人227.4户……深圳营商环境屡获殊荣、企业纷纷扎根深圳的背后,税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税收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税务建设加速推进
办税全程“飞一般的感觉”
2022年以来,线上办税率提高16%,全城通办率提高16%,纳税人进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量下降33%……这是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了解到的一组数据。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过程中,深圳市税务局不断加快智慧税务建设,不断拓展线上办税业务范围,不断丰富电子税务局、“@深税小程序”等各种办税渠道,纳税人缴费人不用再“跑马路”,仅需动动手指,就能方便、高效、低成本地办好涉税业务。
中国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张智淳说,即便是经营范围广、涉及税种多、业务复杂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办理纳税申报等涉税业务时,也能体验到“飞一般的感觉”。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智淳多次提到一个词:税企直连平台。原来,这是深圳市税务局为解决大企业分支机构众多、涉税业务复杂、办税成本高等痛点而专门打造的一个办税平台。该平台通过SDK标准接口,打通了大企业ERP财税系统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的双向直连通道,实现了部分税种秒级一键申报及缴款。
张智淳告诉记者,通过税企直连平台,只需点击一键申报,10秒内就可以完成申报和扣款,不仅极大提升了效率,而且减少了以往人工申报容易出现的错误。据了解,税企直连平台目前已经接入招商银行、平安集团、万科、顺丰集团等7家企业,涉及总分机构企业562户,累计申报缴款2600余次。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改革成果还有不少。”深圳市龙华人才安居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莲说,现在,纳税人在报送年度财务报表时,系统自动弹出“是否多报合一”提示,只要点击确认,相关年报数据会直接上传到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在营业执照年审中不用再填报经营数据,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多报合一”服务已覆盖200多万户商事主体,共享年报信息超400万户次。该举措2021年入选国务院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2022年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出事先裁定服务
“疑惑的问题都有解”
公平、透明、充满确定性的税收营商环境,对于企业长期稳定经营发展非常重要。
记者在福田华强北商圈、南山粤海街道等企业聚集区调研采访发现,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少企业对重大生产经营活动准确适用税收政策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此,深圳市税务局及时推出事先裁定服务,为企业解决涉税不确定性问题,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深圳地铁12号线的建设,是深圳地铁集团通过公开招标,在轨道交通基建项目上引入专业化社会资本(PPP模式)的首次尝试。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市12号线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郑育平告诉记者,深圳地铁12号线建设之初,公司对PPP模式所涉及的税务处理问题感到困惑。了解情况后,深圳市税务局高效地开展事先裁定,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出具了事先裁定函,明确了深圳地铁12号线PPP模式的税务处理问题,彻底消除了企业的涉税疑虑。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税务局开展的事先裁定服务不仅涉及本地业务,而且涉及跨地域经营业务及国际税收业务。2021年5月,深圳市税务局联合广州市税务局,为同时在两地经营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复杂国际税收事项的事先裁定,有力地促进了跨国公司更好地开展跨区域经营。
2022年,电子制造代工服务商三希集团准备开展系列重组交易,涉及深圳、广州两地的子公司,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对于交易中涉及的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能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等问题,三希集团拿不准。对此,深圳和广州税务部门联合开展事先裁定,高效给出确定性意见,保障企业重组业务顺畅开展。“资料不用重复提交,一个月内就获得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税务部门的裁定,真是疑惑的问题都有解啊。”三希集团管理中心特别助理陈清淇说。
对接大湾区建设需求
“涉税业务湾区通办”
2022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现场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深圳税务部门紧扣大湾区发展需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税收营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名策高顿税务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张新彬告诉记者,他们事务所在深圳注册,而他在香港居住,以往办理跨境涉税业务不太方便。现在,有了深圳市税务局推出的“深港澳办税易”举措,他在香港即可高效地办理大部分深圳涉税业务。
与此同时,深圳市税务局还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税务部门合作,以“智慧柜台”为服务载体,把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系统、远程办税系统等常用办税缴费渠道汇聚一体,在大湾区提供“一站式”征纳互动服务,实现了“涉税业务湾区通办”。
为了进一步便利要素资源的跨境流动,促使各类经营主体在大湾区沃土上更好地创新发展,深圳市税务局还与深圳海关紧密合作,创新推出转让定价协同管理机制,将税务“预约定价安排”和海关“预裁定+”服务措施有效协同,实现进口货物适用转让定价规则的统一,为企业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双重合规难题,有效降低了遵从成本。据介绍,该举措成为金砖国家9个“最佳税务实践”案例中唯一被推广的中国基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