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政府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从“展会”到“机会”高交会溢出效应不断释放
发布时间:2024-12-05 16:38:28来源:中国税务报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分享到:

【新闻回放】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近日在深圳落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参展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00余家;累计入场专业观众突破40万人次,远超上届;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元(包括现场成交、投融资等),为历史之最。

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举办以来,高交会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规模最大、最富实效和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品牌展会,被视作“中国科技第一展”。与此同时,高交会的溢出效应持续释放,海内外各创新主体通过高交会“同台竞技”“精诚合作”,在全球发展中共享新机遇。

从持续强化的平台属性来看,高交会是中国乃至全球高新技术成果的绝佳展示和推广平台。在1999年首届高交会上,全球第一款USB闪存盘惊艳亮相,赚足眼球,就此拉开了移动储存新时代的序幕。26年来,成千上万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通过高交会舞台进入人们视野。在本届高交会,各怀“绝技”的参展商更是发布了43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从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来看,从首届的5个外国政府团组,2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代表团,32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参加展示、交易、洽谈,到如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参展参会。高交会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越来越需要中国。

从一路飙升的交易额来看,从首届成交金额64.94亿美元,到第五届的128.38亿美元,直至今年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元,创下历史之最……越办越好的高交会,以“成果交易”为特色,以“促进成交”为核心,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通过搭建起覆盖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为来自全球的参展商们拿订单、找市场,撬动起更加澎湃的科技创新力量。

就高交会的举办地深圳而言,26年间,深圳不仅培育了科创投资的“沃土”,更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质生产力“浓度”最高的场域之一。尤其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2023年,深圳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首次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深圳国家高新区等重大平台持续发力,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交会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个品牌、一张名片。政府、行业、园区等要充分联动,进一步放大高交会的溢出效应。”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志刚说。在此背景下,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就需要把视野放得更高更远,把工作做在日常,提升服务能力和统筹谋划能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确保让各类要素顺畅流动。

近年来,深圳税务部门不断升级管理理念和服务举措,为科创主体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鼓劲、加油。一方面,为了更好服务好参展商,深圳税务部门通过打造“税务+”驻场服务驿站和进驻“微税厅”等形式,为参展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海外参展商的个性化需求,深圳税务部门组织由英、俄、西、德、阿等多语种业务人才组成的“语税人”团队,既提供多语种税费服务,开展相关税费政策宣传与辅导,又充当采购交易双方沟通的“纽带”,协助做好翻译等相关服务。另一方面,针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多,涉及税收政策适用的具体问题也相对较多的情况,深圳税务部门持续优化政策直达快享机制,不断深化“政策找人”举措,打造集智能语音呼叫系统、电子税务局、@深税移动办税平台等多渠道于一体的推送平台,推动税惠政策精准落地。

陈志刚认为,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目前拥有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有效激发了科创企业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乘着大好形势,最大限度释放高交会溢出效应,定能让来自海内外的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认识深圳、了解大湾区、布局中国,把高交会的“流量”转变为经济特区的“留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来源:中国税务报)


附件:
相关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