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政府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最是醉人故乡酒
发布时间:2020-03-19 16:38:09来源:中国税务报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分享到:

新春佳节,举起酒杯,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自古以来,酒是英雄豪杰胆、才子佳人心、边关将士愁、离乡游子泪。遇到烦心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遇到畅快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孤独一人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友相聚时,“寒夜客来茶当酒,最难风雨故人来”。

我虽然酒量不大,但若是遇上家乡的酒,却也要多喝两杯。家乡的酒,多是自己酿制的,有三月“桃花酒”、八月“桂花酒”、十月“菊花酒”、十二月“梅花酒”……味道更为吸引人,奥秘就在于一个“熬”字。

家乡人将酿酒称为“熬酒”,每年菊黄桂香之季,是最佳时节,取三百多斤上好晚稻,掺上三四十斤高粱,用水煮熟至谷粒微裂,冷却至温热后拌入两三斤酒曲,随即装入酒塔(一种口小腹大中空的瓦缸)封得严严实实。酒曲与粮食充分融合,一个月左右便可闻得酒糟香气。

酒香四溢之时,“熬酒”好戏正式开演。做酒人家搭好临时灶台,架上大铁锅、蒸笼、酒甑、锡顶,就算搭好“戏台”了。柴火在灶里烧得哔叭作响,锅内的开水不停地“咕哩呱啦”,蒸笼里氤氲而出的蒸汽飘着酒糟香,上方盛满冷水的锡顶如斗笠倒放,蒸汽遇冷凝结,顺着锡锅尖顶汇聚起来,滴到一个斜放的小竹管里,顺流而下到锅边的酒缸里,刚开始淅淅沥沥,后来如泉涌汩汩而出。一时间,听觉、味觉、视觉浑然交杂,好似一场热闹的“花鼓戏”。

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一人一个茶杯,舀上新酿之酒,配上一碟花生米、一碗萝卜干,尝尝酒辣不辣、香不香、顺不顺、纯不纯。屋外秋风瑟瑟、寒意阵阵,屋内酒香浓浓、热气腾腾,天南地北、高谈阔论,唐代诗人白居易“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天晚欲来雪,能饮一杯无”所描绘的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自酿之酒的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酒曲要酽厚,酿出来的酒才绵长纯柔;二是水要清纯,无论是煮谷所用还是“熬酒”时烧锅之水,都不能随意,山泉水最佳,井水次之,地表水更次,水好酒才有回甘;三是师傅的酿造技法要佳,如同厨师,同样的食材调料,若火候拿捏不同,色香味则迥然相异。

家乡人“熬酒”,深谙此道,因此最终成品纯净透彻,谷香幽然可闻,总会让人忍不住喝多。

我两次记忆深刻的醉倒,都和家乡酒有关。

第一次醉倒,是儿时,我跟奶奶去参加亲戚的六十大寿酒席,尚未开席时,有人趁奶奶不在便怂恿我尝尝酒的味道,我端起酒杯闻着挺香,就不知深浅地喝了一大口,开始只觉得辣、呛,没一会儿就开始觉得天晕地眩,昏睡过去,醒来时已躺在自家的床上。

第二次醉倒,是隔壁家大哥在家“熬酒”,我正好路过,再次被酒香吸引,盛情难却,接过大哥递过来的搪瓷缸,又是咕咚一大口。彼时,酒滚热,酒香浓,入口挺舒服。可是,回到家,我已踉踉跄跄。

工作后,为相聚喜庆而醉,为分手离别而醉,为无所事事而醉……却再也没有像喝家乡酒那样,为酒香吸引而醉的经历。

2012年,父亲母亲还有姐夫一家来深圳和我们一起过年。除夕团圆夜,我特地买了一瓶飞天茅台,我告诉父亲:“这瓶酒,价格足抵两三百斤自酿酒!”

喝完一杯后,我满怀期待地问父亲怎么样,父亲沉吟片刻说:“确实是好酒,但家里谷酒比它也差不了多少。”我明白,父亲是舍不得我们破费。在他看来,还是喝谷酒习惯。如同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是繁华,热闹也热闹,可远不如自己那个居住多年的乡村土屋踏实心安,后来住了十天,他便开口要返乡。

父亲离不开故乡,我又何尝不是呢?身在异乡,年节时分,更加想念那些曾一起把酒言欢的故乡人。祝愿每一个故乡人都事事顺遂,也希望以后能多一些机会和他们共同品尝那杯故乡的酒。(张致用)

附件:
相关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