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无障碍浏览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政府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深圳市光明区税务局:数智化协同提升建安企业征管质效
发布时间:2025-03-26 18:31:33来源:中国税务报【A03版】浏览次数:字号:[][][]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分享到:

( 作者:本报记者林建荣 )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光明区税务局根据区住房和建设局推送的数据,发现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排放粉尘行为,立即电话提醒企业完成了当月1.27万元环境保护税的申报,避免企业因延期缴纳税款产生涉税风险。

深圳市光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牵引下,一大批科创企业、科研机构纷纷落户光明,辖区在建工程项目急剧增加。目前,光明区有在建工程项目6000余个,在税务部门登记过的建安企业超过1万家。

2024年以来,光明区税务局加强对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通过“三方共治+数智赋能”的方式,掌握建安企业项目建设情况,全面筛查涉税数据,强化建安企业征管质效。

签订三方共治协议,打通数据壁垒

光明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二科负责建安企业税收征管工作。在日常征管中,科室成员发现辖区内建安企业大部分项目施工都存在扬尘污染,需要缴纳环保税,但因部分企业对税收政策不了解、缺乏合规意识,没有向税务部门报备排放污染物情况,导致其可能产生排放应税污染物应缴未缴环保税或计税依据不准等涉税风险。而当地住房和建设局主要负责工程项目从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对企业排污情况最为了解。

为此,2024年光明区税务局与区住建局、人民检察院签订了绿色税收三方共治协议,加强税收征管合力。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专人对接等方式明确数据需求,由住建局按月共享建安企业相关数据,特别是企业开工、项目完工等重大信息实现当天即时通报,打通数据壁垒,明确“住建提供数据、税务负责征收、检察院专项监督”的协作事项。同时,三部门还联合为辖区内建安企业举办专场培训,讲解税收政策、建筑施工须知和企业欠薪公益诉讼等内容,大幅减少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今年2月,中深建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郭腾飞参加完三部门举办的专场培训后表示,企业不仅能了解到税费种计算、税费政策等知识,还能学习安全施工、公益诉讼等方面内容,对企业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自去年以来,光明区税务局联合住建局、检察院针对辖区建安企业已开展专项宣传培训12场,覆盖企业4200余家。2024年,该局共征收环保税167万元,同比增长17.6%。

开发“数智建安”模块,提升征管效能

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建安企业税务管理效能,特别是加强对异地建安企业的管理,成为光明区税务局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2020年—2024年,到光明区税务局进行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的工程项目接近2万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500亿元。其中,有不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后,又层层转包给其他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对税收政策、纳税申报和开票规范等涉税事项了解相对较少。同时,因一些企业财务人员不在深圳或一人负责多个项目等原因,这些企业在电子税务局中登记的基础信息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给税源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为此,去年4月光明区税务局依托深圳市税务局智慧税务平台,开发“数智建安”模块,把从住建局定期获取的建安企业数据导入模块,并自动与企业已录入数据进行校验比对。该模块还能将这些数据自动整合分析,通过表单、柱状图等多种形式,一屏展示辖区所有建安企业户数变动、成立注销、税款入库、跨区迁移等情况。税收管理员可以直观看到本地和异地建安企业的详细数据,有利于做好日常管理。

光明区税务局还针对建安企业特点编制异地建安企业未报验等4个风险指标,嵌入“数智建安”模块。该模块可根据指标常态筛查企业纳税申报等业务环节的数据,并自动校验如总包机构、分包机构金额等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及时发现企业涉税风险点。当企业触发风险指标时,模块还能及时向税收管理员推送预警信息,帮助税务部门早研判、早介入,形成“常态扫描数据—自动校验逻辑—定期推送疑点”的全流程监管。

自“数智建安”模块上线运行以来,光明区税务局已录入完善建安企业资料15万余条,系统自动扫描风险疑点超100个,开展针对性纳税辅导450户次。

光明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何立表示,该局将继续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契机,丰富拓展以数治税应用场景,将开发“数智建安”模块的经验推广到成品油、住宿餐饮等行业,不断提升税源基础管理效能。

附件: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