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报记者林建荣 ) 数据显示,近半年以来,深圳南油荔秀服装城个体工商户申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税费收入环比增长逾10倍,有税户大幅增加。
这个个体工商户扎堆、经营形态多样的服装城,曾经一度存在商户普遍纳税意识不强、建账报税水平较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税务局开展荔秀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推动“以数治税”业务场景试点,以“管数”思路探索基层税源管理新模式。一场从税费征管“痛点”到行业治理“亮点”的转变正在发生。
数据赋能,提升基层税源感知能力
在我国服装行业,流传着一个说法——“北有杭州四季青,南有深圳荔秀”。荔秀服装城共有个体工商户4000余家,主要聚集在深圳南油第一工业区,包含15幢楼栋,涉及物业产权业主67家,管理公司(俗称开办方)27家。南山税务所对荔秀服装城进行整体摸排,发现该市场占地面积广、商户流动性大,税务干部日常调查巡查耗费大量时间,仅依托常规管理模式不但效率较低,还存在税款少征漏征的风险。
为改变这一局面,前海税务局以提升基层税源感知能力为锚点,借鉴地方网格化管理经验,依托税务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荔秀服装城特色税源管理模块,将线下“物理网格”转化为线上“数字图景”,推动税收征管更加精准高效。
根据服装市场不同楼栋间经营情况和租金水平差异,前海税务局实行“一栋一档”,以服装城内15幢楼栋房源为索引,实行网格化定位,在数字化平台“数智网格”模块对服装城商户打上索引标识,实时显示商户涉税情况。同时,税务部门定期与开办方、行业协会进行数据交换,在商户引进和日常经营过程中做好“身份确认、登记备案”等前端管理,关联比对“人、事、物、房、税”等要素,动态更新网格数据。一旦发现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一址多照”分散隐匿收入、走逃失联非正常户等情况,税务干部便进行逐户核实,开展身份比对及信息清理。
数字化平台“数智网格”模块上线以来,税务部门发出税收风险提示提醒1783条,辅导166户个体工商户由原非正常户转为正常状态,纠正662户“一址多照”和256户登记地址不详问题。税务部门对基层税源感知能力明显提升,前端风险防范成效初显。
个性化服务,提高建账报税技能
荔秀服装城汇聚了4901家从事服装行业的经营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4165家、占比84.98%,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是税收征管的主要对象。
前海税务局调研发现,大部分个体工商户财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对涉税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其虽有规范经营的意愿却不懂如何操作。针对该情况,前海税务局设立荔秀税收宣传辅导基地,宣传内容涵盖服装行业“设计—研发—加工—批发”全流程涉税政策。
该局以纳税申报为抓手,为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编印办税指引,通过荔秀党群服务中心、行业协会收集个体工商户涉税需求,围绕其关心的登记注册、税费种核定等内容制定个性化知识手册,确保个体户看得懂、会办理;另一方面,开展靶向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打包推送指引、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辅导宣传,同步发动开办方、行业协会,以点带面辅导个体工商户建账报税等实操技能,帮助其规范账务管理、掌握申报操作。
“税务部门提供专业的针对性辅导,帮助我们合规经营,提高了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商户苏先生说。
共商共治,推动行业治理互通互促
荔秀服装城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业主—开办—商户”的三层级特色经营模式。67家物业产权业主委托27家开办方出租经营场地,并对4901家商户开展管理。三层级经营模式背后涉及三类不同经营主体,牵涉管理机构众多,“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监管方式难以奏效。
针对这一情况,前海税务局加强部门联动,与区政府、街道办、荔秀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常态化共商机制,就服装城规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签订合作备忘录,协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同时,结合专业化市场三层经营特点,与荔秀服装行业协会、市场开办方达成合作协议,发动其成为协企助企力量,由开办方协助税务部门辅导管理对象计算应纳税额,定期申报缴纳税款。
开办方泰荣服装负责人林先生说:“公司目前派了两名同事专门对接这项工作,这不仅能更好管理商户,也能有效提升我们自身规范性。”
综合考量经济形势以及服装城往年历史数据,近半年以来,服装城个体工商户申报销售收入、税费收入大幅增长。多方协作下的综合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目前,前海税务局已制定并试行《南油荔秀服装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管理办法》,对服装城内个体工商户实施科学管理。南山税务所所长谭云说:“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用好税收共治力量,优化日常管理,做好涉税服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擦亮荔秀时装‘金字招牌’。”
从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难点,到如今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前海税务局将荔秀服装城打造成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模式的“试验田”,夯实了基层日常税源管理基础。前海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丁浩说:“我们将继续完善荔秀专业市场管理等多种创新应用场景,补强征管短板、纠治顽瘴痼疾,抓实基层日常税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