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出版
【图书介绍】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任务,并在编写工作启动后亲自审定编写工作方案,作出长篇重要批示,给予重要指导。本书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具体领导下,历时六年编写完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了记述内容的完整性,将时间下限向后顺延,反映了1921—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册,共60余万字。本书随文插图400余幅,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部权威通史类党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党史学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书。
【延伸阅读】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通知》
启示当下烛照未来——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答记者问
一份献给党的生日的最好礼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座谈会综述
目录1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第二章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国民党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动和共产党的退让
三、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党的建设的推进和组织的发展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国内外反动势力以蒋介石为中心的集合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其后的形势
危急形势下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向赣南闽西进军
古田会议与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三、革命走向复兴时的“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革命的复兴和“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建设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和左翼文化运动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红军北上,一、二、四方面军会师
南方红军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
第四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三、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局势和党的方针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百团大战
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打退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五、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克服经济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六、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七、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提出加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党的方针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二、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学生运动的高涨
人民运动的广泛发展
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挺进中原和战略进攻的全面展开
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五、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阐明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经济纲领和军事原则
增强全党的政策和策略观念
六、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爱国民主运动的新发展
民主党派的历史性抉择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的形成
七、伟大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
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目录2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执政之初面临的考验
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经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镇压反革命运动
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
三、恢复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调整工商业和扩大城乡交流
民主建政和统一战线工作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三反”“五反”运动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四、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引导个体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各项工作的推进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宣传思想工作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加强执政党建设和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
一、党的八大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全党整风
反右派斗争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
“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的严重后果
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整方针的初步贯彻
七千人大会及其后的进一步调整
五、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和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错误批判
三年继续调整的决策和三线建设布局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宣布
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中美对抗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苏论战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十年建设成就和探索中积累的主要经验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探索中的挫折及其原因
第八章“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与抗争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两次中央会议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全面夺权”导致全面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斗、批、改”运动
九一三事件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经济建设和科技等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
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及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国防和科技战线取得的新成就
四、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中美关系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五、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中断
“批林批孔”运动和围绕筹备四届全国人大的斗争
全面整顿的展开和“四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抗议运动
粉碎“四人帮”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目录3
第九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
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拨乱反正中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调整国民经济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展开
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
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
四、党的十二大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五、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党的十三大
“三步走”发展战略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治理整顿的开始
外交政策的调整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与初步实践
七、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
1989年政治风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治理整顿的成效和“七五”计划的完成
八、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十章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一、党的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
党的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定与实施
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和“八五”计划的完成
二、党的十五大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党的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
四、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稳步发展
“九五”计划完成和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两岸交流的扩大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明确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
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第十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一、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
党的十六大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三、党的十七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党的十七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括和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四、深化改革开放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应对各种挑战和“十一五”规划的完成
积极稳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五、新世纪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与祖国统一大业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六、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七、党的十八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结束语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后记
【精彩书摘】
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继承以往几代先进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9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过去的90多年,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90多年,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实现社会巨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90多年。
党的十八大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精辟总结,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其形成是合理的,成就是辉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更大胜利是必然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探索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史,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作为承载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思潮已存在近500年的时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从此,社会主义的时代洪流汹涌澎湃,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
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政治力量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都不能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在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走俄国人的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由三件大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从在新中国执政之日起,就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己任;从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之日起,就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纠正“四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顾历史可以看出,90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奋斗探索的历程是充满艰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清楚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觉醒而开创的,但也是在中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仅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继着社会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养料,承继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牺牲的夙愿和梦想,承继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践探索所创造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是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形成发展,是合理的、必然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集中反映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党进行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的光辉历史,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90多年党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翻开近现代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其他政治力量都没能挽救中国社会的沉沦,国家状况一天一天坏下去,民族历经屈辱和苦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由此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件大事揭示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主题和党的主要任务,共同构成了90多年党的不懈奋斗史。三次历史性转变集中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的巨大成就。
第二,90多年党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关乎党的命脉。要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寻找正确的道路。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
在党的艰辛探索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创新实践的结果。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党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三,90多年党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
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政党”来领导。这是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根本前提。近代中国历史证明,不仅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与之相应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方式及活动规则在中国也行不通。随着中国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如何建设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政党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环境中,成功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建设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任务,历史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强核心的目标,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
从“伟大的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转变,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有力的组织保证。
综观90多年,三件大事是对党的历史的纵向浓缩,而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则是对党的历史的横向展开。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统一于党领导人民为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探索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中,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90多年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90多年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并创新理论的历史;党的90多年自身建设史,就是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经过90多年奋斗探索,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生机盎然地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有着8700多万名党员、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党90多年来取得的根本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党和人民经过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发展的必然归宿,又在更高层次上包含了其他方面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是由90多年各方面成就积累而成的,是90多年所有成就的结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过去革命道路的继续,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辛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源于党局部执政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历史上一切成就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和归结,从根本上充分展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作为90多年历史发展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巩固和发展其他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会化为乌有,甚至会使国家陷入内乱深渊。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
毋庸讳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笔直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曾经犯过右的和“左”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只是在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之后,党才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但也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这两次大错误、大挫折,都是由于党在独立自主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既总结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成功经验,又汲取教训,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怎样看待党的历史上的错误、失误和曲折呢?没有一个政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是能否从错误中总结、汲取教训。既要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也要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更好的教科书。错误能够成为正确的先导,但不是无条件地成为正确的先导,关键在于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史为鉴,真正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中国人民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这固然因为党已经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也因为党犯过错误,并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学到了许多在没有犯错误以前所不懂得或者不真正懂得的事情。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党的错误、失误和曲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在党的历史发展中也只是支流,而党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锻炼,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骨干队伍的更加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完善,要求祖国兴盛起来的党心、军心、民心的更加奋发,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长远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怎样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呢?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曾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综观90多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9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之所以震古烁今、举世瞩目,正是因为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在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面前,党和人民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这充分反映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遇变不惊、知难而进、化险为夷、百折不回的奋斗历程,也集中体现了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为一切困难所吓倒、不为一切风险所征服,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终能成功开创一个又一个胜利局面的历史逻辑。
90多年党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始终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个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一个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的党。中国人民对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充满自信,对这个党创造的光辉历史充满自信,这是建立在对党的90多年历史事实充分尊重基础之上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进一步坚定对党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深刻总结党的90多年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一系列因素和环节构成的普遍趋势,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之间必然的、普遍的和本质的联系,进一步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个“三位一体”的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种形态,即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这种概括,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运动,是工人阶级争取全人类解放的运动;同时,它还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崇高、美好、理想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了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结构和功能的内在统一。“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成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面向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确定总布局、总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超前冒进,也不固步自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必须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是根据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它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略“五个基本”的格局。八项基本要求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人民群众新期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主体地位、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必然选择、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八项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正确指针。
第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回顾90多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经过9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总体要求,从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有机结合的高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路径、目标,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反映了党对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
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0多年历史鉴往知今、开启未来。90多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和中国进步潮头,党和人民的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的光芒才能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90多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必然不同,不可能有适用于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固定不变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90多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人民是历史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确保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90多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就能够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尽管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将长期占据优势,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它信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无可比拟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实际,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它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从这个最大国情出发,确立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符合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最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一致性,承诺并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最广泛牢固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方向是坚定的,成就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懈探索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就一定能够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壮阔的发展前景。
回首90多年党的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这个最伟大的梦想。
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新的辉煌。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任重道远。已经创造90多年辉煌业绩的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肩负民族重托和人民希望,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到那时,党和人民事业必将揭开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